
這一整晚的盛宴服侍人員極熱情的說菜,不料內容物的故事性太豐富以致來不及記下…,結束後心中似有遺落感,又開車回餐廳找主廚親自再探知這奇幻的創想之旅。
好嶼與其說是主廚的職業不如說是其志業,一心只回顧台式傳統辦桌料理的懷舊情境,卻賦予新面貌有驚喜呈現。另主軸竟是談人的故事,把在地台灣各族群作分析再分別給了創作題材,其中有原住民、客家人、早期遷台的閩南人和較晚遷台的外省人,及最近的新住民,由人的族群風俗找出相對應的食材和調理方式並風味,可想而知其料理的附加價值是其故事性敘事意涵喚起味蕾的好奇心。
前菜四小件很類似法國料理的Petits Fours異常精緻,第一件就是台式辦桌菜常見的蟳料理,由母花蟹有卵和蟹肉絲並與蛋黃混合,再以紹興酒提味,螃蟹造形薄餅雙面夾起便於手取。第二件上方是蘿蔔汁以可可脂包覆著,下方是烏魚子和青蘋果片,以染紅的蘿蔔薄片捲入。第三件非常繁複,使用櫻桃鴨腿以油封方式處理,加上韭菜丁、鴨血慕司和傳統老菜脯,然後以發酵過的柚子取代金桔醬。第四件主角是生態蝦,顧名思議是嘉義東石用雨水養殖的蝦,以薑黃卷餅包覆著蝦和山蘇等野菜,再以極罕見的鰹魚製成的魚露提味。光這四小件前菜就令人目不睱給,食指大動。
接著還是前菜,不同的只是冷前菜。這季節魚生是熟成三天的石喬魚,類似土魠魚,先熟成三天再煙燻,調味料是鹽巴辣椒水,有鮮酸味辣度並不高,這魚生熟成煙燻口感咬勁韌,其味比一般多了一些。第二道冷前菜主角是章魚,因應阿美族的成年禮是下海抓章魚,才得稱部落勇士。主廚聚精匯神擠出幾滴烏來木鱉果作成的橙色羅馬醬,配菜是茴香頭薄片和小薄荷,最後撒上的是因生態問題須移除的海茄苳葉子所磨成的粉。主廚熱情地說菜,不知不覺跑題到環境生態的種種,也算上了一課。
再來的還是前菜,不同的是熱前菜。首件主角是黑鰻魚,這原本生於淡水溪中成長於海,最後迴遊於蘭陽溪,和一般鰻魚不同的是皮色黑外,其皮下脂肪極厚具大量膠質。碳烤過口感外層酥脆中間夾層膠質似果凍,而內部魚身軟嫩卻彈牙,這三種同時存在的口感極罕見,其味就不多贅言了。第二件熱前菜是以紅羽土雞翅大作文章,雞翅內填入香菇和雞肉慕斯,上方放了炸牛蒡絲,另邊是兩層鮑魚片中間夾著干貝慕斯,上方鋪上一匙魚子醬,比較是靈魂角色的反而是中間的醬料,是雞油與發酵香菇汁並雞肉慕斯組合而成,再加上山當歸葉作成的綠色清油,土雞和鮑魚因醬汁其野性和鮮味再度甦醒了。
主菜終於登場,主角是台灣豬,以烤乳豬方式但作成圓捲在內部填入酸筍和肉泥,烤乳豬表皮脆酥感可想而知,較不同的是內層的肉質鮮嫩多汁,更裡層肉泥入口便化開,最後以酸筍平衡豬肉重味,但這又是一次三種不同口感同時呈現,層次豐富怎會是一般烤乳豬?另一小驚喜是乳豬豬頭肉作成的可樂餅,由於外表又沾上芝蔴,這真是獨俱風味。還有另外的是上層百合根中間青江菜泥,下層是百合根作成的羊羹,可以想像口感由上而下是脆和泥並果凍,又是三種口感的同台演出。
第二主菜是鮮魚,台灣婚宴辦桌習俗當蒸魚上桌時就是告知盛宴進入尾聲了,男方要先離席了。使用的是澎湖秋姑魚,這魚特別之處在於味道明顯並濃郁,原因是都以蝦蟹為主食,故使其海鮮味又更上一層。魚肉也作成圓捲狀內填入豆腐和破布子,上方置上蔥薑絲再以高溫油淋上爆香,中間的是魚湯並滴入三滴綠色的青花椒油,其中秋姑魚味和破布子味是最令人有在地感。
主食是以米食為題,在台灣本就是要米文化。有官田菱角蓬萊米飯,並有在來米作成的台灣肉粿(似蘿蔔糕)上方置放櫻花蝦和台式海鮮香腸,這肉粿真的勾起小時候的時空氛圍回憶。另外鹹湯圓是糥米作的,主要是要應景台灣節慶元宵節,主廚想得很周全。
最後甜點又是一場多元展演,但並非此文章目標也不多述。有台灣古早味麻荖、柿子加梨子、巨峰葡萄加野生愛玉洛神、梅子酒粕冰沙……不知如何算起了,這晚總共用了多少食材!
好嶼是台灣五大族群在地精神飲食文化的升等版,創造了有優雅的法式精品視覺,卻內含了傳統台菜的實在。




建築師 黃宏輝
畢業於淡江大學、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碩士。「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」建築師,熱愛「建築旅行」與「品食」而聞名。二〇〇七年出版《極上之味》一書即獲年度美食作家,現為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設計師,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、國家卓越建設獎等共二十多次。2018年林口《閱》獲英國I.P.A國際地產大獎亞太區混用建築獎、2021年台中《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宿舍》獲法國Novum Design Award建築設計金獎。著有極上之味、極上之宿、極上之湯、極味之選、世界極上之宿、極上京都.御三家、米其林味蕾的極上美食課、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、造訪國際建築大師創意旅宿、投宿中國精品旅館…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