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真綿」(Mawata)是將蠶繭撥開、拉伸為平面後,交疊50層左右製成的織品(絲綢則是從蠶繭抽取生絲編織而成的織品)經常用於製造價格昂貴的和服或是棉被被芯。在福島縣保原地區製造的真綿又被稱作「入金針綿」(Irikin Mawata),其歷史可追溯至江戶時代的慶長年間。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因為人們拿它來放大判(當時的錢幣),也有人說是因為買家為了購入真綿,而爭相預付訂金的緣故。
「手引真綿」x Visvim
產量有限 由多道工序製成的真綿
Visvim 是個特別的品牌,擅長將傳統的職人工藝融入現代的服裝設計中,像是泥染外套或使用西陣織面料的大衣等等,品牌的經典款式「Kiyari Jacket」也將傳統布料「真綿」充填至外套當中。真綿是將繭放在滾水中煮熱後延展,再一層一層疊加的製品。強韌又輕巧,還有良好的保暖性,自古以來經常被製成禦寒衣物。
真綿生產的流程如下:將煮過的繭一顆一顆放入溫水中,取出蠶蛹後用手拉開蠶繭(這道工序即為「手引真綿」)。在拉開的蠶繭上放置5~6顆蠶繭,並再次延展,重複作業直到蠶繭累積至一定厚度,呈袋子形狀。之後,把袋狀的蠶繭置於陰涼處風乾數天,再由兩人合作,將袋狀蠶繭拉成輕薄、厚度均ㄧ的平面。最後,重疊數張平面蠶繭,即可按照服裝形狀剪裁真綿。
在真綿作業裡有這麼一句話「剝繭3年,完工7年」,學習製作真綿必須花費許多時間。採訪時,受訪的女性已經持續這項工藝 70年以上,能夠熟練地將蠶繭拉成相同的厚度、大小。在旁人眼裡看來,拉開蠶繭似乎毫不費力,但事實上它並不如想像中簡單。必須以純熟的技術反覆作業,才能製成數件衣服用的真綿。
「日本有許多職人傳承了悠久歷史孕育出來的工藝,我希望這些工藝不只作為文化保存,也能夠轉化重生,成為融入現代生活風格的製品。」
設計師中村世紀將這個想法落實到服裝設計當中。然而,現在日本能夠製作真綿的職人不到 50人,職人的高齡化問題和缺乏接班人的問題相當嚴重, Visvim為了守護歷史流下來的傳統工藝,今後也將持續與職人合作。